武漢肺炎英文怎麼說?從 COVID-19 官方命名到背後爭議的完整解析
武漢肺炎英文怎麼說? 這個問題在疫情爆發初期困擾著許多人。最直接的翻譯是 Wuhan Pneumonia,但全球官方標準名稱是 COVID-19——由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20 年 2 月正式制定。這個命名不僅代表科學精確性,更體現了國際公衛界「避免地理污名化」的重要原則。當您在正式場合、學術討論或專業文件中需要使用英文表達時,COVID-19 是唯一被國際認可的標準用語。
然而,一個疾病名稱的誕生遠比表面看起來複雜。為什麼 WHO 選擇 COVID-19 而非更直觀的地理標記?疾病名稱 COVID-19 與病毒學名 SARS-CoV-2 有何根本差異?這些命名決策如何反映了百年來醫學與人文的演進?從「西班牙流感」的歷史教訓到現代公衛的命名準則,每個字母背後都承載著科學考量與社會責任。
PREPEDU 為您整理了從基礎翻譯到深度剖析的完整指南。本文不僅提供兩種主要英文說法的使用情境,更深入解析官方命名的科學邏輯、整理七大類實用詞彙表(涵蓋症狀、變異株、防疫措施、就診流程),並透過四個關鍵問答帶您理解命名如何塑造全球危機的集體記憶。無論您是準備英文考試、需要專業溝通,或單純想理解這段歷史,這篇文章都能為您提供權威且全面的答案。

I. 武漢肺炎英文怎麼說才正確?
當疫情在 2019 年底爆發時,人們急需一個名稱來指稱這個新興疾病。語言的本能讓我們以地理位置作為最直觀的標記,但科學界與國際衛生組織很快就建立了一套更嚴謹的命名系統。理解這兩種武漢肺炎英文說法的差異,不僅能幫助您正確使用英文,更能讓您掌握全球公衛溝通的標準規範。
在英文世界中,這個疾病主要有兩種稱呼方式,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使用情境與正式程度。
1. 初期與非正式用法:Wuhan Pneumonia
Wuhan Pneumonia /ˈwuːhɑːn njuːˈmoʊniə/ 是「武漢肺炎英文」最直接的字面翻譯。這個稱呼在疫情爆發初期被廣泛使用,因為疾病最初在中國武漢被識別出來,而「pneumonia」(肺炎) 精確描述了患者的主要症狀。
這個用法出現在新聞報導、社交媒體討論,以及日常對話中。它反映了人類命名新事物的自然傾向——使用地理位置來標記未知的威脅。然而,您需要理解這是一個非官方、非正式的稱呼,在學術論文、醫療文件或國際外交場合中,這個用語並不被採用。
2. 全球官方通用名稱:COVID-19
COVID-19 /ˈkoʊvɪd naɪnˈtiːn/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20 年 2 月 11 日正式制定的全球標準名稱。這個命名也成為了武漢肺炎英文在正式語境中的統一說法,反映出國際公衛體系的共識。在所有正式場合——包括學術研究、醫療診斷、政府公告、國際合作——COVID-19 是唯一被認可的標準用語。
WHO 承擔著為新興疾病命名的國際職責。COVID-19 這個名稱經過精心設計,每個字母都承載著特定的醫學資訊:
-
CO 代表 Corona (冠狀),描述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的皇冠狀外觀
-
VI 代表 Virus (病毒),明確指出病原體的類型
-
D 代表 Disease (疾病),將焦點放在臨床症候群而非病毒本身
-
19 代表 2019,標記疾病首次被識別的年份
這個命名方式遵循了 WHO 在 2015 年制定的《新型人類傳染病命名最佳實踐準則》。根據這份準則,疾病名稱應該避免使用地理位置、人名、動物種類或文化群體,以防止對特定地區或群體造成污名化。您可以在 WHO 官方網站找到完整的命名說明。
3. 病毒名稱 SARS-CoV-2 的科學定義
ICTV 是負責病毒分類與命名的國際權威機構。他們將引起 武漢肺炎英文通稱 COVID-19 的病毒,命名為 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這個名稱反映了病毒的基因特徵與演化關係。
這個命名引發了科學界的討論。SARS-CoV-2 與 2003 年爆發的 SARS 病毒在基因序列上有高度相似性,因此在分類學上被歸為同一病毒種類。然而,使用「SARS」這個字眼也引起了擔憂——它可能喚起人們對 2003 年疫情的恐懼記憶。最終,科學準確性戰勝了這些顧慮,ICTV 選擇了一個能精確反映病毒特性的名稱。

II. 武漢肺炎英文詞彙總整理
掌握 COVID-19 相關的英文詞彙,能幫助您在疫情資訊爆炸的時代精確理解各類報導與醫療建議。以下整理涵蓋了從疾病英文單字稱到防疫措施的完整詞彙表。
1. COVID 疫情的英文名稱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pandemic (n.) /pænˈdemɪk/ |
全球大流行病 |
The WHO declared COVID-19 a pandemic in March 2020. (世界衛生組織於 2020 年 3 月宣布 COVID-19 為全球大流行病。) |
epidemic (n.) /ˌepɪˈdemɪk/ |
流行病、疫情 |
The epidemic spread rapidly across multiple countries. (疫情迅速蔓延至多個國家。) |
outbreak (n.) /ˈaʊtbreɪk/ |
(疾病的)爆發 |
Health officials responded quickly to the COVID-19 outbreak. (衛生官員迅速應對 COVID-19 的爆發。) |
coronavirus (n.) /kəˈroʊnəvaɪrəs/ |
冠狀病毒 |
The coronavirus family includes several human pathogens. (冠狀病毒家族包含數種人類病原體。) |
novel coronavirus (n.) /ˈnɑːvl kəˈroʊnəvaɪrəs/ |
新型冠狀病毒 |
Scientists worked to understand the novel coronavirus. (科學家致力於理解這種新型冠狀病毒。) |
infectious disease (n.) /ɪnˈfekʃəs dɪˈziːz/ |
傳染病 |
COVID-19 is a highly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 (COVID-19 是一種高度傳染的傳染病。) |
2. COVID 疫情症狀相關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symptom (n.) /ˈsɪmptəm/ |
症狀 |
Fev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COVID-19. (發燒是 COVID-19 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
fever (n.) /ˈfiːvər/ |
發燒 |
Patients with a fever above 38°C (100.4°F) should seek medical attention. <br> (體溫超過攝氏 38 度(華氏 100.4 度)的患者應就醫。) |
cough (n./v.) /kɔːf/ |
咳嗽 |
A persistent dry cough often indicates respiratory infection. <br> (持續的乾咳通常表示呼吸道感染。) |
shortness of breath (n.) /ˈʃɔːrtnəs əv breθ/ |
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
Shortness of breath requires immediate medical evaluation. <br> (呼吸急促需要立即就醫評估。) |
fatigue (n.) /fəˈtiːɡ/ |
疲勞、倦怠 |
Many patients experience severe fatigue lasting weeks. <br> (許多患者經歷持續數週的嚴重疲勞。) |
loss of taste/smell (n.) /lɔːs əv teɪst/smel/ |
味覺/嗅覺喪失 |
Loss of taste and smell became a distinctive COVID-19 symptom. <br> (味覺和嗅覺喪失成為 COVID-19 的獨特症狀。) |
sore throat (n.) /sɔːr θroʊt/ |
喉嚨痛 |
She developed a sore throat on the third day of illness. <br> (她在發病第三天出現喉嚨痛。) |
body aches (n.) /ˈbɑːdi eɪks/ |
身體痠痛 |
Body aches and chills often accompany the initial infection. <br> (身體痠痛和發冷常伴隨初期感染。) |

3. COVID 變異株名稱的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variant (n.) /ˈveriənt/ |
變異株 |
New variants emerged as the virus continued to evolve. (隨著病毒持續演化,新的變異株出現了。) |
mutation (n.) /mjuːˈteɪʃn/ |
突變 |
Genetic mutations can affect virus transmissibility. (基因突變可能影響病毒的傳播力。) |
delta variant (n.) /ˈdeltə ˈveriənt/ |
Delta 變異株 |
The Delta variant showed increased transmissibility. (Delta 變異株顯示出更高的傳播力。) |
omicron variant (n.) /ˈɑːmɪkrɑːn ˈveriənt/ |
Omicron 變異株 |
The Omicron variant became dominant globally in 2022. (Omicron 變異株在 2022 年成為全球主流株。) |
strain (n.) /streɪn/ |
(病毒)株 |
Scientists monitor new strains through genomic sequencing. (科學家透過基因定序監測新病毒株。) |
transmissibility (n.) /trænzˌmɪsəˈbɪləti/ |
傳播力 |
Higher transmissibility led to faster outbreak progression. (更高的傳播力導致疫情更快速擴散。) |
4. 防疫相關的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quarantine (n./v.) /ˈkwɔːrəntiːn/ |
隔離 |
Travelers must quarantine for 7 days upon arrival. <br> (旅客抵達後必須隔離 7 天。) |
isolation (n.) /ˌaɪsəˈleɪʃn/ |
隔離(針對確診者) |
Confirmed cases require immediate isolation from others. (確診病例需要立即與他人隔離。) |
social distancing (n.) /ˈsoʊʃl ˈdɪstənsɪŋ/ |
社交距離 |
Maintain social distancing of at least 1 meter (3 feet). (保持至少 1 公尺(3 英尺)的社交距離。) |
mask/face mask (n.) /mæsk/feɪs mæsk/ |
口罩 |
Wearing a face mask reduces transmission risk significantly. (佩戴口罩大幅降低傳播風險。) |
hand sanitizer (n.) /hænd ˈsænɪtaɪzər/ |
乾洗手液 |
Use hand sanitizer with at least 60% alcohol content. (使用酒精含量至少 60% 的乾洗手液。) |
lockdown (n.) /ˈlɑːkdaʊn/ |
封城、封鎖 |
The government imposed a strict lockdown to control spread. (政府實施嚴格封鎖以控制疫情擴散。) |
contact tracing (n.) /ˈkɑːntækt ˈtreɪsɪŋ/ |
接觸者追蹤 |
Contact tracing helps identify potential exposure chains. (接觸者追蹤有助於識別潛在的暴露鏈。) |
ventilation (n.) /ˌventɪˈleɪʃn/ |
通風 |
Good ventilation reduces airborne transmission indoors. (良好的通風減少室內空氣傳播。) |

5. COVID 就診流程相關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test/testing (n./v.) /test/ˈtestɪŋ/ |
檢測 |
Regular testing helps detect infections early. (定期檢測有助於及早發現感染。) |
PCR test (n.) /ˌpiː siː ˈɑːr test/ |
核酸檢測 |
The PCR test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核酸檢測仍是診斷的黃金標準。) |
rapid test (n.) /ˈræpɪd test/ |
快篩 |
Rapid tests provide results within 15-30 minutes. (快篩在 15-30 分鐘內提供結果。) |
positive result (n.) /ˈpɑːzətɪv rɪˈzʌlt/ |
陽性結果 |
A positive result confirms active infection. (陽性結果確認有活躍感染。) |
negative result (n.) /ˈneɡətɪv rɪˈzʌlt/ |
陰性結果 |
A negative result suggests no current infection. (陰性結果表示目前無感染。) |
diagnosis (n.) /ˌdaɪəɡˈnoʊsɪs/ |
診斷 |
Early diagnosis improves treatment outcomes significantly. (早期診斷顯著改善治療成效。) |
hospitalization (n.) /ˌhɑːspɪtələˈzeɪʃn/ |
住院治療 |
Severe cases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for monitoring. (重症病例需要住院監測。) |
intensive care (n.) /ɪnˈtensɪv ker/ |
加護病房照護 |
Critical patients receive intensive care with ventilator support. (危急患者接受呼吸器支持的加護病房照護。) |

6. 各類藥物的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vaccine (n.) /vækˈsiːn/ |
疫苗 |
Multiple vaccines received emergency authorization globally. (多種疫苗在全球獲得緊急授權。) |
vaccination (n.) /ˌvæksɪˈneɪʃn/ |
接種疫苗 |
Vaccination rates correlate with reduced hospitalizations. (疫苗接種率與住院率降低相關。) |
booster shot (n.) /ˈbuːstər ʃɑːt/ |
加強針 |
Health authorities recommend a booster shot after 6 months. (衛生當局建議 6 個月後施打加強針。) |
antiviral medication (n.) /ˌæntiˈvaɪrəl ˌmedɪˈkeɪʃn/ |
抗病毒藥物 |
Antiviral medications reduce disease severity when taken early. (抗病毒藥物在早期服用時可降低疾病嚴重程度。) |
painkiller (n.) /ˈpeɪnkɪlər/ |
止痛藥 |
Over-the-counter painkillers help manage fever and aches. (非處方止痛藥有助於控制發燒和痠痛。) |
cough syrup (n.) /kɔːf ˈsɪrəp/ |
咳嗽糖漿 |
Cough syrup provides symptomatic relief but not cure. (咳嗽糖漿提供症狀緩解但無法治癒。) |
antibiotics (n.) /ˌæntɪbaɪˈɑːtɪks/ |
抗生素 |
Antibiotics treat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only. (抗生素僅用於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 |
immunosuppressant (n.) /ˌɪmjunoʊsəˈpresənt/ |
免疫抑制劑 |
Patients on immunosuppressants face higher infection risks. (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 |

7. 其他常用的 COVID 英文詞彙
武漢肺炎英文單子 |
中文翻譯 |
例句 |
asymptomatic (adj.) /ˌeɪsɪmptəˈmætɪk/ |
無症狀的 |
Asymptomatic carriers can still transmit the virus. (無症狀帶原者仍可傳播病毒。) |
contagious (adj.) /kənˈteɪdʒəs/ |
有傳染性的 |
The virus remains contagious for up to 10 days. (病毒的傳染性可持續長達 10 天。) |
immunity (n.) /ɪˈmjuːnəti/ |
免疫力 |
Natural infection provides some immunity but varies by variant. (自然感染提供一定免疫力,但因變異株而異。) |
incubation period (n.) /ˌɪŋkjuˈbeɪʃn ˈpɪriəd/ |
潛伏期 |
The incubation period averages 5-6 days. (潛伏期平均為 5-6 天。) |
herd immunity (n.) /hɜːrd ɪˈmjuːnəti/ |
群體免疫 |
Achieving herd immunity requires high vaccination coverage. (達成群體免疫需要高疫苗接種率。) |
recovery (n.) /rɪˈkʌvəri/ |
康復 |
Most patients achieve full recovery within 2-3 weeks. (多數患者在 2-3 週內完全康復。) |
long COVID (n.) /lɔːŋ ˈkoʊvɪd/ |
長新冠 |
Long COVID symptoms persist for months after infection. (長新冠症狀在感染後持續數月。) |
superspreader (n.) /ˈsuːpərspredər/ |
超級傳播者 |
A single superspreader can infect dozens of people. (單一超級傳播者可感染數十人。) |
結論
當您搜尋「武漢肺炎英文」時,您獲得的不只是 Wuhan Pneumonia 或 COVID-19 這兩個答案。您理解了名稱背後的科學嚴謹性、國際政治的複雜考量,以及語言在塑造社會認知中的力量。
COVID-19 這個名稱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面對全球危機時選擇了科學與團結,而非恐懼與指責。每次您使用 COVID-19 英文標準名稱,而非地理標記時,您都在參與這個更大的敘事——一個關於全球公衛體系如何在挑戰中演進,如何在保護科學精確性的同時維護人類尊嚴的故事。這個選擇定義了我們這一代人將如何被歷史記憶,以及我們為下一場全球健康挑戰留下了什麼樣的典範。
對 IELTS 或 TOEIC 考試結構感到陌生?考試當天的不確定感會影響你的表現。PREPEDU 的 Test Practice 提供真實模擬環境,讓你在實戰前熟悉題型和時間限制。
系統收錄超過 1,000 道練習題,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考試趨勢。AI 引擎分析你的錯誤,針對弱點提供改進方案。進度追蹤系統將你的成長數據化,讓進步一目了然。

你好!我叫黃秋賢,目前在網站 prepedu.com 的部落格擔任產品內容經理。
憑藉超過5年自學英語、漢語等外語以及準備一些雅思和托業考試的經驗,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數千名在學習外語方面遇到困難的人提供支持。希望以上分享能對大家在家有效自學的過程有幫助!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