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部落格
您記住了如何讀取元素周期表英文名稱嗎?掌握118個化學元素的完整名稱
元素週期表英文到底包含哪些內容?現代元素周期表英文是國際化學界統一使用的118個化學元素標準命名系統,每個元素都擁有獨特的英文名稱、化學符號和國際音標發音。從最輕的氫(Hydrogen)到最重的人工合成元素鿫(Oganesson),這套完整的命名體系遵循IUPAC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權威標準,確保全球科學界能夠準確溝通。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元素的英文名稱並非來自現代英語,而是源自古老的拉丁語、希臘語,甚至神話傳說。例如金(Gold)的化學符號Au來自拉丁文Aurum,意為「閃耀的黎明」;而鈦(Titanium)則取名自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巨神。這些富有歷史底蘊的命名方式,不僅反映了化學發展的文化軌跡,更成為現代科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
本文由PREPEDU專業團隊精心編製,為您提供最完整的元素周期表英文學習資源。您將獲得全部118個元素的標準發音指南、高解析度中英對照表格,以及深入的命名邏輯解析,讓您在化學學習和國際交流中更加自信專業。

I. 元素周期表英文是什麼?
元素周期表英文(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是現代化學的基石,也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個精密的分類系統將118個已知化學元素按照原子序數排列,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和元素間的週期性關係。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次提出週期表的概念,當時僅包含63個已知元素,如今已發展成包含118個元素的完整體系。
學習元素周期表英文不僅是國際化學界通用的標準語言,更是現代科學教育和研究的必備工具。每個元素都擁有獨特的英文名稱(Element Name)、化學符號(Chemical Symbol)和原子序數(Atomic Number),這些命名遵循嚴格的IUPAC規範,確保全球化學界能夠統一溝通。元素的英文命名來源多樣,包括希臘語、拉丁語、發現者姓名、發現地點,甚至神話人物,每個名稱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歷史和文化內涵。
現代元素周期表英文版採用標準的7個週期(Periods)和18個族(Groups)的排列方式,每個位置都精確反映了該元素的電子結構和化學性質。第一週期最簡單,僅包含氫(Hydrogen)和氦(Helium)兩個元素,而第七週期則延伸至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如Oganesson(第118號元素)。這種排列不是任意的,而是基於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體現了量子力學在化學中的具體應用。
週期表的週期性規律在英文學習中具有特殊意義。當您掌握了元素族的英文命名規律後,就能預測同族元素的性質變化。例如,鹼金屬族(Alkali Metals)包括Lithium、Sodium、Potassium、Rubidium、Cesium和Francium,它們的化學活性沿著族向下逐漸增強。鹵素族(Halogens)則包括Fluorine、Chlorine、Bromine、Iodine和Astatine,展現相反的活性變化趨勢。這種規律性使得化學元素表英文不僅是記憶工具,更是理解化學原理的思維框架。
II. 完整的118個元素周期表英文匯總
掌握118個化學元素的完整元素周期表英文名稱是建立化學專業基礎的重要步驟。以下按照原子序數順序,提供所有元素的英文名稱、中文對照、化學符號和標準發音,確保您能夠準確掌握每個元素的表達方式。
完整118個元素列表:
原子序數 |
英文名稱 (發音) |
中文名稱 |
化學符號 |
1 |
Hydrogen /ˈhaɪdrədʒən/ |
氫 |
H |
2 |
Helium /ˈhiːliəm/ |
氦 |
He |
3 |
Lithium /ˈlɪθiəm/ |
鋰 |
Li |
4 |
Beryllium /bəˈrɪliəm/ |
鈹 |
Be |
5 |
Boron /ˈbɔːrɒn/ |
硼 |
B |
6 |
Carbon /ˈkɑːrbən/ |
碳 |
C |
7 |
Nitrogen /ˈnaɪtrədʒən/ |
氮 |
N |
8 |
Oxygen /ˈɒksɪdʒən/ |
氧 |
O |
9 |
Fluorine /ˈflʊəriːn/ |
氟 |
F |
10 |
Neon /ˈniːɒn/ |
氖 |
Ne |
11 |
Sodium /ˈsoʊdiəm/ |
鈉 |
Na |
12 |
Magnesium /mæɡˈniːziəm/ |
鎂 |
Mg |
13 |
Aluminum /əˈluːmɪnəm/ |
鋁 |
Al |
14 |
Silicon /ˈsɪlɪkən/ |
矽 |
Si |
15 |
Phosphorus /ˈfɒsfərəs/ |
磷 |
P |
16 |
Sulfur /ˈsʌlfər/ |
硫 |
S |
17 |
Chlorine /ˈklɔːriːn/ |
氯 |
Cl |
18 |
Argon /ˈɑːrɡɒn/ |
氬 |
Ar |
19 |
Potassium /pəˈtæsiəm/ |
鉀 |
K |
20 |
Calcium /ˈkælsiəm/ |
鈣 |
Ca |
21 |
Scandium /ˈskændiəm/ |
鈧 |
Sc |
22 |
Titanium /taɪˈteɪniəm/ |
鈦 |
Ti |
23 |
Vanadium /vəˈneɪdiəm/ |
釩 |
V |
24 |
Chromium /ˈkroʊmiəm/ |
鉻 |
Cr |
25 |
Manganese /ˈmæŋɡəniːz/ |
錳 |
Mn |
26 |
Iron /ˈaɪərn/ |
鐵 |
Fe |
27 |
Cobalt /ˈkoʊbɔːlt/ |
鈷 |
Co |
28 |
Nickel /ˈnɪkəl/ |
鎳 |
Ni |
29 |
Copper /ˈkɒpər/ |
銅 |
Cu |
30 |
Zinc /zɪŋk/ |
鋅 |
Zn |
31 |
Gallium /ˈɡæliəm/ |
鎵 |
Ga |
32 |
Germanium /dʒərˈmeɪniəm/ |
鍺 |
Ge |
33 |
Arsenic /ˈɑːrsənɪk/ |
砷 |
As |
34 |
Selenium /sɪˈliːniəm/ |
硒 |
Se |
35 |
Bromine /ˈbroʊmiːn/ |
溴 |
Br |
36 |
Krypton /ˈkrɪptɒn/ |
氪 |
Kr |
37 |
Rubidium /ruˈbɪdiəm/ |
銣 |
Rb |
38 |
Strontium /ˈstrɒntiəm/ |
鍶 |
Sr |
39 |
Yttrium /ˈɪtriəm/ |
釔 |
Y |
40 |
Zirconium /zərˈkoʊniəm/ |
鋯 |
Zr |
41 |
Niobium /naɪˈoʊbiəm/ |
鈮 |
Nb |
42 |
Molybdenum /məˈlɪbdənəm/ |
鉬 |
Mo |
43 |
Technetium /tɛkˈniːʃiəm/ |
鎝 |
Tc |
44 |
Ruthenium /ruˈθiːniəm/ |
釕 |
Ru |
45 |
Rhodium /ˈroʊdiəm/ |
銠 |
Rh |
46 |
Palladium /pəˈleɪdiəm/ |
鈀 |
Pd |
47 |
Silver /ˈsɪlvər/ |
銀 |
Ag |
48 |
Cadmium /ˈkædmiəm/ |
鎘 |
Cd |
49 |
Indium /ˈɪndiəm/ |
銦 |
In |
50 |
Tin /tɪn/ |
錫 |
Sn |
51 |
Antimony /ˈæntɪmoʊni/ |
銻 |
Sb |
52 |
Tellurium /tɛˈlʊriəm/ |
碲 |
Te |
53 |
Iodine /ˈaɪədiːn/ |
碘 |
I |
54 |
Xenon /ˈziːnɒn/ |
氙 |
Xe |
55 |
Cesium /ˈsiːziəm/ |
銫 |
Cs |
56 |
Barium /ˈbɛəriəm/ |
鋇 |
Ba |
57 |
Lanthanum /ˈlænθənəm/ |
鑭 |
La |
58 |
Cerium /ˈsɪəriəm/ |
鈰 |
Ce |
59 |
Praseodymium /ˌpreɪzioʊˈdɪmiəm/ |
鐠 |
Pr |
60 |
Neodymium /ˌniːoʊˈdɪmiəm/ |
釹 |
Nd |
61 |
Promethium /prəˈmiːθiəm/ |
鉕 |
Pm |
62 |
Samarium /səˈmɛəriəm/ |
釤 |
Sm |
63 |
Europium /jʊˈroʊpiəm/ |
銪 |
Eu |
64 |
Gadolinium /ˌɡædəˈlɪniəm/ |
釓 |
Gd |
65 |
Terbium /ˈtɜːrbiəm/ |
鋱 |
Tb |
66 |
Dysprosium /dɪsˈproʊziəm/ |
鏑 |
Dy |
67 |
Holmium /ˈhoʊlmiəm/ |
鈥 |
Ho |
68 |
Erbium /ˈɜːrbiəm/ |
鉺 |
Er |
69 |
Thulium /ˈθuːliəm/ |
銩 |
Tm |
70 |
Ytterbium /ɪˈtɜːrbiəm/ |
鐿 |
Yb |
71 |
Lutetium /luˈtiːʃiəm/ |
鑥 |
Lu |
72 |
Hafnium /ˈhæfniəm/ |
鉿 |
Hf |
73 |
Tantalum /ˈtæntələm/ |
鉭 |
Ta |
74 |
Tungsten /ˈtʌŋstən/ |
鎢 |
W |
75 |
Rhenium /ˈriːniəm/ |
錸 |
Re |
76 |
Osmium /ˈɒzmiəm/ |
鋨 |
Os |
77 |
Iridium /aɪˈrɪdiəm/ |
銥 |
Ir |
78 |
Platinum /ˈplætɪnəm/ |
鉑 |
Pt |
79 |
Gold /ɡoʊld/ |
金 |
Au |
80 |
Mercury /ˈmɜːrkjʊri/ |
汞 |
Hg |
81 |
Thallium /ˈθæliəm/ |
鉈 |
Tl |
82 |
Lead /lɛd/ |
鉛 |
Pb |
83 |
Bismuth /ˈbɪzməθ/ |
鉍 |
Bi |
84 |
Polonium /pəˈloʊniəm/ |
釙 |
Po |
85 |
Astatine /ˈæstətiːn/ |
砈 |
At |
86 |
Radon /ˈreɪdɒn/ |
氡 |
Rn |
87 |
Francium /ˈfrænsiəm/ |
鍅 |
Fr |
88 |
Radium /ˈreɪdiəm/ |
鐳 |
Ra |
89 |
Actinium /ækˈtɪniəm/ |
錒 |
Ac |
90 |
Thorium /ˈθɔːriəm/ |
釷 |
Th |
91 |
Protactinium /ˌproʊtækˈtɪniəm/ |
鏷 |
Pa |
92 |
Uranium /jʊˈreɪniəm/ |
鈾 |
U |
93 |
Neptunium /nɛpˈtuːniəm/ |
錼 |
Np |
94 |
Plutonium /pluˈtoʊniəm/ |
鈽 |
Pu |
95 |
Americium /ˌæməˈrɪsiəm/ |
鋂 |
Am |
96 |
Curium /ˈkjʊriəm/ |
鋦 |
Cm |
97 |
Berkelium /bərˈkiːliəm/ |
錇 |
Bk |
98 |
Californium /ˌkæləˈfɔːrniəm/ |
鐦 |
Cf |
99 |
Einsteinium /aɪnˈstaɪniəm/ |
鑀 |
Es |
100 |
Fermium /ˈfɜːrmiəm/ |
鐨 |
Fm |
101 |
Mendelevium /ˌmɛndəˈliːviəm/ |
鍆 |
Md |
102 |
Nobelium /noʊˈbɛliəm/ |
鍩 |
No |
103 |
Lawrencium /lɔːˈrɛnsiəm/ |
鐒 |
Lr |
104 |
Rutherfordium /ˌrʌðərˈfɔːrdiəm/ |
鑪 |
Rf |
105 |
Dubnium /ˈdʌbniəm/ |
𨧀 |
Db |
106 |
Seaborgium /siːˈbɔːrɡiəm/ |
𨭎 |
Sg |
107 |
Bohrium /ˈbɔːriəm/ |
𨨏 |
Bh |
108 |
Hassium /ˈhæsiəm/ |
𨭆 |
Hs |
109 |
Meitnerium /maɪtˈnɛriəm/ |
鿏 |
Mt |
110 |
Darmstadtium /dɑːrmˈʃtætiəm/ |
𨭎 |
Ds |
111 |
Roentgenium /rɛntˈɡɛniəm/ |
錀 |
Rg |
112 |
Copernicium /ˌkoʊpərˈnɪsiəm/ |
鎶 |
Cn |
113 |
Nihonium /nɪˈhoʊniəm/ |
鉨 |
Nh |
114 |
Flerovium /flɛˈroʊviəm/ |
鈇 |
Fl |
115 |
Moscovium /mɒsˈkoʊviəm/ |
鏌 |
Mc |
116 |
Livermorium /lɪvərˈmɔːriəm/ |
鉝 |
Lv |
117 |
Tennessine /ˈtɛnəsiːn/ |
鿬 |
Ts |
118 |
Oganesson /oʊɡəˈnɛsən/ |
鿫 |
Og |

III. 如何用英文讀化學方程式
1. 元素周期表英文的排列結構
元素周期表英文版的排列遵循嚴格的科學邏輯,每個元素的位置都反映了其原子結構的特徵。週期表分為七個橫列(periods)和十八個直行(groups),每個位置都有其獨特的化學意義。第一週期僅包含Hydrogen和Helium兩個元素,展現最簡單的電子排布,而第七週期則延伸至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如Oganesson。
讀取化學方程式時,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英文的基本表達方式。例如,水分子H₂O讀作"H-two-O"或更正式的"dihydrogen monoxide",而二氧化碳CO₂則讀作"C-O-two"或"carbon dioxide"。當遇到離子化合物時,如氯化鈉NaCl,讀作"sodium chloride",遵循陽離子在前、陰離子在後的命名規則。複雜分子如硫酸H₂SO₄讀作"sulfuric acid"或"dihydrogen sulfate",體現了酸性化合物的特殊命名法。
多原子離子的元素周期表英文表達更需要精確掌握。例如,硝酸根離子NO₃⁻讀作"nitrate ion",而磷酸根離子PO₄³⁻讀作"phosphate ion"。這些離子在化合物中的組合遵循電荷平衡原則,如硝酸鈣Ca(NO₃)₂讀作"calcium nitrate",磷酸鈉Na₃PO₄讀作"sodium phosphate"。
2. 研究元素的各項參數
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英文時,需要了解每個元素的關鍵參數及其英文表達方式。原子質量(atomic mass)以原子質量單位amu(atomic mass units)表示,這個數值接近質子和中子的總數。原子半徑(atomic radius)通常以皮米(picometers,pm)或埃(angstroms,Å)為單位,1埃等於0.1奈米或100皮米。
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是衡量原子吸引共用電子對能力的重要參數,最常用的是鮑林標度(Pauling scale),其中Fluorine的電負性最高,為4.0。電離能(ionization energy)表示移除一個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通常以千焦耳每摩爾(kJ/mol)或電子伏特(eV)為單位。第一電離能(first ionization energy)指移除最外層一個電子的能量,而第二電離能(second ionization energy)則指移除第二個電子的能量。
這些參數在元素周期表英文中呈現明顯的規律性變化,體現了週期律的精髓。沿著週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atomic radius decreases),電負性和電離能通常增加(electronegativity and ionization energy increase)。沿著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增大(atomic radius increases),電離能一般減小(ionization energy decreases),而電負性也呈現下降趨勢。這些趨勢的英文表達和理解是掌握週期表規律的關鍵。
IV. 關於週期表的進階問答
深入探索週期表英文的奧秘,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更要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命名邏輯。以下問答環節將回答一些課本上不常提及,但能加深理解的有趣問題,展現化學知識的深度與獨特性。
1. 何謂「IUPAC臨時命名法」?
IUPAC臨時命名法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為新發現或人工合成元素制定的暫時命名系統。當科學家首次合成新元素時,會先使用基於原子序數的系統化名稱,直到該元素的發現獲得正式確認。例如,第119號元素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Ununennium(符號Uue),這個名稱來自拉丁文數字"un-un-enn",代表1-1-9。這套元素周期表英文命名法確保了化學界在元素正式命名前有統一的稱呼標準,避免了不同研究團隊使用不同名稱造成的混亂。
2. 元素符號是否總是由其英文名稱的前兩個字母組成?
並非如此。雖然許多元素周期表英文符號確實取自其英文名稱的前兩個字母,如Hydrogen(H)和Helium(He),但相當數量的元素符號源自其拉丁文、希臘文或發現者的原始命名。這種命名傳統反映了化學發展的歷史脈絡,許多元素在古代就已為人所知,其符號保留了拉丁文的傳統。例如Gold的符號Au來自拉丁文Aurum,意為"閃耀的黎明";Iron的符號Fe來自拉丁文Ferrum;而Potassium的符號K則源自拉丁文Kalium,反映了從草木灰中提取鉀鹽的古老方法。
3. 鹵素與惰性氣體在電子結構與化學活性上有何根本差異?
鹵素和惰性氣體代表了化學活性的兩個極端,這種差異源於它們完全不同的電子結構。鹵素位於第17族,外層有七個價電子,距離穩定的八電子結構僅差一個電子,因此表現出強烈的氧化性和高化學活性。它們容易獲得一個電子形成陰離子(如Cl⁻、Br⁻),與金屬元素結合形成離子化合物,或與非金屬元素共享電子形成共價化合物。
相反地,惰性氣體擁有完整的外層電子殼(氦為2個電子,其餘為8個電子),電子結構極其穩定,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參與化學反應。這種穩定性使得惰性氣體的第一電離能非常高,化學活性極低。雖然在極端條件下,如高壓或強電場作用下,某些惰性氣體(特別是較重的氙和氪)可以形成化合物,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且需要特殊條件。
V. 總結與展望:從「查閱工具」到「化學思維」的昇華
通過本文的深入探討,您已經獲得了關於元素周期表英文的全面知識體系。從完整的118個元素英文名稱、發音和符號,到週期表的排列規律和命名邏輯,這些核心資源為您的化學學習和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高解析度的對照表格、詳細的發音指南,以及系統化的分類學習方法,使您能夠在學術研究、教學工作或專業交流中游刃有餘。
掌握元素週期表英文版的意義遠超過單純的詞彙記憶。這是建立化學專業素養的基石,是與國際化學界溝通的通用語言,更是理解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重要工具。當您能夠流暢地使用化學元素表英文詞彙時,您就具備了在全球化學領域中自由穿梭的基本能力。從簡單的元素命名到複雜的化學方程式表達,從基礎的週期性規律到深層的電子結構邏輯,這些知識將內化為您的化學直覺。
希望您能將本文提供的知識轉化為化學思維的一部分。週期表不僅是查閱工具,更是理解物質世界規律的窗口。從元素的週期性變化到電子結構的深層邏輯,從古典的拉丁命名到現代的IUPAC標準,每個細節都蘊含著化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科學智慧。當您面對複雜化學問題時,這些基礎知識將幫助您做出準確判斷,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
本文所有資料均基於IUPAC等國際權威組織的最新標準,並經過專業審核確保準確性。隨著化學科學的不斷發展,新元素的發現和命名將持續豐富週期表的內容,而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將使您能夠與時俱進,在化學領域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遠更穩。118個元素的英文名稱不僅是學習的起點,更是通往化學專業世界的金鑰匙。
PREP 結合 AI 的智慧學習與考試平台,讓您能在家自主線上學習,高效準備 IELTS、TOEIC與英語溝通課程。Teacher Bee AI 將提供一對一支援,協助您迅速提升技能。
如需了解更多課程詳情,請點擊此處立即諮詢!

你好!我叫秋贤,目前在網站 prepedu.com 的部落格擔任產品內容經理。
憑藉超過5年自學英語、漢語等外語以及準備一些雅思和托業考試的經驗,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數千名在學習外語方面遇到困難的人提供支持。希望以上分享能對大家在家有效自學的過程有幫助!
評論
搜尋部落格
個人化學習路徑
閱讀最多
註冊學習路徑圖諮詢
請留下您的資訊,Prep 將立即與您聯繫提供諮詢!
